“適時擴大碳交易覆蓋行業(yè)范圍,讓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進來”
“全國碳市場尚處發(fā)展初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升級。”劉漢武進一步稱,所有試點市場均曾面臨制約,包括制度體系不健全、管理機制不順暢、配額分配失衡、市場流動性不足、
價格變化劇烈、企業(yè)消極履約等多個方面。“同樣,全國碳市場也會經歷逐步完善優(yōu)化的過程,需要通過總量控制、管住存量企業(yè)排放,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條例、支撐系統(tǒng),完善配額分配、排放數據核查等。”
劉漢武舉例,受試點碳市場區(qū)域限制,交易不充分、
碳價偏低現象尚存。目前,我國試點地區(qū)的
碳價多在14-90元/噸,而歐盟ETS 2019年平均碳價約為28歐元,2020年持續(xù)上漲并多次突破30歐元/噸關口。再如,我國碳市場只有現貨交易,金融化程度不高。歐盟碳市場在建設之初就內置金融功能,實現現貨期貨一體化。
“隨著機制體制不斷完善,這些問題將逐步解決。”劉漢武建議,盡快明確全國碳市場的金融屬性,諸如碳排放權等環(huán)境權益的法律屬性是否可抵質押,金融機構、
碳資產管理公司等非控排主體的市場準入資格等。
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后,適時擴大碳交易覆蓋范圍,
碳金融培育力度將隨之加大,讓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進來。“既要豐富交易品種,也需鼓勵碳資產抵質押融資、
碳債券等
碳金融創(chuàng)新,引導金融資源進入碳市場,助推企業(yè)轉型發(fā)展。由此,把我國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提升我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劉漢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