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微軟公司承諾到2030年碳清除量將超過自身的
碳排放量,這是一項最雄心勃勃、最全面的應對氣候變化計劃之一。如今,這家軟件巨頭極力推動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yè),使這一目標岌岌可危。
根據5月15日發(fā)布的最新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這家總部位于西雅圖的公司目前對全球變暖的總體影響比2020年高出約30%,這使得微軟到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的目標比宣布這一目標時更加困難。
微軟面臨的困境是追求人工智能與減少排放舉措相沖突的第一個具體例子。選擇借助自身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市場的早期領先地位,使微軟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但其領導者也承認,要跟上需求,將意味著要在污染資產上投入更多資金。
史密斯認為,人工智能給世界帶來的好處將超過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從根本上認為,解決辦法不是放緩人工智能的擴張速度,而是加快使其更加環(huán)保所需的工作進展,”史密斯說,“我保證有一種方法會失?。耗蔷褪欠艞?。”
一些微軟員工對該公司提高石油開采量的其他人工智能相關工作提出了異議。1萬多名員工組成了一個團體,希望微軟減少自身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一些員工已經辭職以示抗議。“利用我們的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產量,否定了我們所有的出色工作,延長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造成了難以計數的碳排放,”兩名前員工寫道,“我們深愛的公司讓我們如此失望,我們都深感難過。”
“世界各地的員工是我們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命的核心,”微軟的一位發(fā)言人回應稱,“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推動能源轉型。”
谷歌發(fā)言人在回答問題時表示,很難預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能源使用和排放量的增加,稱該公司正在通過增加
清潔能源的部署和購買碳清除信用額度等措施,努力減少公司對環(huán)境的影響。亞馬遜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我們仍然致力于”到204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強調了該公司在支持包括核能在內的新
清潔能源方面所做的工作。Meta公司沒有做出回應。
盡管人工智能消耗巨大的能源,但實際上這對微軟排放量增長的影響并不大——至少在紙面上是這樣。這是因為該公司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中表示,其能源100%來自可再生能源。
企業(yè)使用一系列機制來做出此類聲明,這些機制的可信度差異很大。一些公司與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商簽訂長期購電協(xié)議(PPA),承擔
新能源發(fā)電廠的部分風險,并幫助新建太陽能和風能發(fā)電場上線。在其他情況下,企業(yè)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REC),聲稱自己使用的是
綠色電力,但研究人員發(fā)現,這些廉價的證書對推動
綠色能源的新需求幾乎沒有什么作用。
微軟綜合使用了這兩種方法。一方面,微軟是購電協(xié)議最大的企業(yè)參與者之一。不過根據2022年該公司的環(huán)境文件顯示,微軟也是可再生能源證書的大買家,利用這些工具宣稱自身使用的約一半能源是清潔能源。通過使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證書,微軟實際上掩蓋了排放量的更大增長。
那么企業(yè)還能做些什么呢?史密斯與微軟首席可持續(xù)發(fā)展官梅蘭妮·中川(Melanie Nakagawa)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中提出了明確的舉措,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即用相同數量的能源或計算能力來完成更多的工作。這可以幫助減少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從而減少排放量和用電量。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的氣候目標要求我們花錢,”史密斯說,“但提高效率實際上會讓我們省錢。”
微軟在購買可持續(xù)航空燃料方面也走在了前沿,這有助于減少其商務旅行的部分排放。該公司還希望與那些能夠“加速突破”以生產更環(huán)保的鋼鐵、混凝土和燃料的企業(yè)合作。這些技術已開始在小范圍內發(fā)揮作用,但即使
價格昂貴,也遠未達到商業(yè)規(guī)模。
廉價的可再生能源讓微軟的氣候之旅變得更加輕松。但這家科技巨頭去年的用電量與歐洲小國的用電量不相上下——輕松超過了斯洛文尼亞。史密斯表示,從發(fā)電地點到數據中心之間缺乏輸電線路,是微軟繼續(xù)獲得綠色電力的最大瓶頸之一。因此,微軟表示將加大游說力度,促使各國政府加快電網建設。
盡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如果微軟的排放量到了2029年仍然居高不下怎么辦?史密斯說,大量購買碳清除信用額度“總是有可能的,但我認為這不是理想的選擇。”
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包括配備大型風扇的設備、工業(yè)化學品和植樹造林。但這些信用額度價格不菲,比微軟對其商務旅行征收每噸100美元的內部
碳稅高出許多倍。
“你必須愿意投資并為此支付費用,”史密斯說,氣候變化是“人類造成的問題,也是人類能夠解決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