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正式開啟以來,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fā)展建設在“雙碳”目標進程中備受矚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董事長鄒磊近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碳交易體系不僅在控制和減少排放、推動
綠色低碳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作用,也將成為應對
綠色壁壘、提升中國國際碳定價能力的重要市場手段。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至今累計成交總量約2.3億噸,累計成交總額約105億元,交易活躍度有待提高。事實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影響企業(yè)排放意愿、調節(jié)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市場化工具,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重視。
中國
碳市場不僅要建成,更要建好?;谙嚓P情況,鄒磊給出五項建議。一是強化
碳市場法制建設。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并進一步研究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快財稅、金融、司法等領域涉碳法律法規(guī)建設,完善各層級制度,確保企業(yè)獲得、轉移、注銷碳資產全過程有法可依。同時,做好碳資產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法律糾紛適用國家現行法律法規(guī)相關準備工作。
二是盡快豐富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加快除電力外重點排放行業(yè)進入碳市場進程;加快研究、推動機構、個人入市交易,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有效提升碳市場活躍度。
三是制定碳市場建設時間表與
碳配額分配方案。碳市場要考慮短期技術及能源結構迅速變革的困難,避免出現因碳成本增加而導致的能源安全問題。
四是加快減排量市場與碳市場的對接。加快在當前碳達峰階段的國家核證減排量體系建設,推動減排量盡快進入碳市場交易,形成
碳匯、
碳捕集及利用等領域減排價值實現機制。
五是加快碳市場國際化。國家層面推動建設國際碳交易場所,做好碳市場、碳資產數據保護,輻射“一帶一路”國家、東盟國家等。鼓勵研究開發(fā)自主
碳信用產品,提升國際碳定價話語權。(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